何谓成都?是万里桥边多酒家的雍华,还是老夫白首欲忘归的闲适?亦或是十年裘马锦江滨,酒隐红尘的酣畅?又或是锦官城外柏森森的厚重?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成都似一场千年的流水,葬不尽古韵,流不尽情思。
成都,我会想到的第一个词是生活,在我心中,没有任何一处会比成都这座城更懂得生活。玉林路,被树林拢着的老街,随处可见的小酒吧,都装饰着独属于酒馆主人自己的故事。入夜,从火锅店里飘出的香味,肆意在街道里流淌。公园里唱戏、说书声不断,茶香氤氲,沁人心脾。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母总是会带着我穿梭在不同的饭馆里,去的最多的便是火锅店,而每家火锅店都有其独有的特色,总是记得,每一个父亲空闲的夜晚,总是喜欢带着以家人去吃火锅,火锅店又常常排队,我便喜欢拿个板凳坐在火锅店的电视机下,看他们播放的猫和老鼠,那时候有四川方言的版本叫做《假老练和风车车》,父母也时常陪我一起看,到了搞笑的地方大家都会大笑起来,以至于猫和老鼠并不仅仅是我的回忆,而是我和我的父母所共享的回忆。每一个夏季热闹的夜里,我的记忆似乎总是和火锅牵连着,吃完,总是会带着一身火锅的香气以及鼓鼓的肚子和父母在公园里散步,看着老年人下棋或是逗逗公园里被主人带着遛弯的狗。火锅也许也是每一个成都人的记忆,油碟也是每一个成都人的执念。为何我会在生活中提到“吃”,也许因为我爱吃,又也许是因为吃是成都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到访过的人们总是常常将成都的美食归为辣这一字,其实并不属实。成都的菜肴更多的强调一个“香”字,而辣往往只是锦上添花的方式而已。也许,总是因为对家乡美食的思念,让我偏偏执着于去为他人对他的误会进行辩解。
还记得,成都的夏天,总是和其他季节不太一样,总喜欢下大暴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可尽管时间短,但却并不妨碍,他的来势凶猛,雨珠大而猛,砸在身上总是很疼。有一次放学归家的路上,大雨汹汹来袭,我一人回家并没有拿伞,几乎瞬间就被淋成落汤鸡,放学回家的路上有许多家长护送着他们的孩子,我不断的路过他们,那一刻似乎对没来接我的母亲有了埋怨,我往家的路上跑,雨水都模糊了眼睛,突然有一把伞来到我的头顶,一个老奶奶把她的伞打向了我,并很和蔼地对我笑,并将小小的我护送到了家门口,一路上我总是羞涩地道谢,她也只是笑笑。我匆匆上楼,想要质问母亲,却发现母亲也才刚到家,全身也被大雨打湿,那一刻我和母亲相对而笑,对这不请自来的雨又少了几分怨念。
成都的天气,我总是记住了雨天,像是很多很多的回忆都和雨牵扯着。放学归来的路上,偶尔会被突然到访的雨抓住,而在小路上奔跑。坐在家里,一边读书一边吃着水果的日子,也时常会伴着雨点的白噪音。若是不淋雨,而是坐在屋里欣赏雨对大自然的洗礼,那我固然喜欢雨天。也可能,雨天也常常将人困住,一家人因为雨的缘故,而缩在家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室内的温度高于室外,一切的行动,似乎都变得温暖起来。因为来了北方,相对于干燥的天气,也促使我怀念起这座南方小城的湿润,被挂在枝叶上的雨珠沾湿了衣物也并不会感到厌烦,而是一种从心底泛起的清凉之意。
在异乡的日子里,我时常盼着落雨又时常厌恶着,雨是不同的,至少我如此觉得。可每当看见从屋檐滑过的雨珠,我总会觉得自己回到了家乡。又或许是我念着雨天里记忆中,在家里的闲适,时间和雨珠一样缓缓流淌的时光似乎早已不复返,若要我对成都的雨做评价,我更愿意形容他的雨后,满目苍翠,泠泠泉水以及大自然的气味。
每次离家,不论去往何处,父母和家乡都在那里等着我归来,他就在那里长久的伫立着,等待着每一个即将归家的游子。晚曦殆尽,家乡的月亮就挂在夜幕里,这次中秋,成都的月亮格外的大而圆,可能也在庆祝,这是我远离家乡后,再回家与父母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