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摩西奶奶效应”
发布日期:2021-12-08   浏览:

你可能不知道摩西奶奶是谁,但你一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平凡普通的美国乡村主妇,27岁嫁人,生了10个孩子,一辈子都致力于与土地和家务打交道。73岁的一天,主妇扭伤了脚踝,不能再下地干活,于是她拿起画笔,从零开始画油画。80岁那年,她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绘画展并大获成功——没错,这位乡村主妇就是摩西奶奶。

她说:“做你喜欢的事吧,哪怕你已经80岁了。”虽然在七十岁之际才姗姗步入艺术殿堂,摩西奶奶却给世界留下了1600余幅油画作品,也为自己赢得了著名风俗画画家的头衔。美国学者把她的经历称为“摩西奶奶效应”: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做你所爱,一切都不迟。

从古至今,历史上不乏大器晚成的例子。从吴承恩三十岁时才萌生创作想法,82岁方著成《西游记》,到齐白石27岁才开始学习绘画,56岁时又改变画风,从此名声大振。凡此种种,大有人在。抛除因人而异的长处与天赋,不难看出,这些“大器晚成”之人成功之道不免有二:

一是破釜沉舟的决心,二是持之以恒的热爱。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曾萌发出改变的念头,却又苦苦受沉没成本羁绊,眼看着即将到手的机会偷偷溜走。又或是在临门一脚之际心生动摇,一念之差便错过了合适的岔路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有时比开始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是敢于开始。而若无持久的热爱,即便大刀阔斧做出改变,也没有精神支柱能够支撑自己熬过瓶颈期,最后难免“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诚然,与生俱来、一点即通的天赋并非常人所能有,能够干出一番事业者更是少之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摩西奶奶效应”于我们而言失去了指导意义。现代社会给予给年轻人的机会数量和选择数量井喷,然而我们却仍然抓不住机会。究其原因,我们受外界的干扰太多,太多无谓小事占据着我们的时间、消耗着我们的精力。

笔者的父亲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年初突然一拍脑门,决定参加今年的司法考试。于是他第一次登录上了B站,一点点刷厚大法考。偶尔把周末的朋友聚会推辞掉,窝在家里背法条。复习了大半年,虽然最后差10分过线,但对他而言至少不会留有遗憾。现在他正考虑二战。

之前看一些名人故事,总觉得太遥远,太虚无。如今身边有人真真切切做出改变,践行了“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让笔者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想读完一本好书,却每每在翻开封面时被手机消息弹窗吸引;想早睡来调整生物钟,却因为一条条十五秒的短视频又熬夜到了凌晨;想好好复习专业课,却总忍不住把正在追的电视剧刷完……最后只好把制定的计划一拖再拖。

如果你和笔者有一样的困扰,如果你正在读这篇文章,那就放下手头无谓的事情,开始你的计划吧。“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下一条:童话的背后

关闭

网站管理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网站招聘

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