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对恶魔的臣服
发布日期:2021-06-15   浏览:

2020年,小说《掌中之物》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阳光之下》正式上线。虽然基于播出影响的考量,编剧已经对剧中的人物做出了许多修改,但观众依然表示对男主傅慎行感到胆寒。

小说讲述了女主何妍为自保反杀了傅慎行的手下,傅慎行为报复伪装身份接近何妍并对其进行了各种身心折磨的故事。由于男主在文中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因此也被网友称为“犯了半部刑法的男人”。然而网上却依然有人被结局傅慎行的深情所打动,并相信何妍也爱过傅慎行。对于这种说法,作者做出了回应:她表示何妍不可能爱上傅慎行,因为作者写这部小说的初衷就是为了反“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以上是百度百科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介绍,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是不是?作为一个有基本判断能力的人,怎么会爱上施暴者呢?然而事实上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一个长期被家暴的妇女,面对指责的亲戚时却出口维护自己的丈夫;一个被绑架的少女,最终却爱上了绑架犯,并为他生儿育女;一个长期被男朋友“pua”的女生,在男朋友态度稍微转好时就感恩戴德……1973年,罪犯Jan Erik Olsson与Clark Olofsson让世界意识到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存在,时至今日,它依然渗透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

人类并不像文学作品中那样,强大到可以抵抗世界所有的苦难。人性所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极其脆弱的底线,当人遇到了丧心病狂的杀手,自己的性命随时可能被剥夺时,就会不自觉地将生命权托付给杀人犯。久而久之,杀人犯每一个没有伤害受害者生命的行为都将被视作恩赐和慈悲。而原本处于恐惧之中的受害者,就会对施暴者产生感激,甚至崇拜,最后下意识地认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当我们向恶魔臣服的一刻,悲剧才发生。无论是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还是生活中看似能忍则忍的侵犯,都应明确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最应被爱护的。建立积极的心态,不轻易屈服于现实,才能让我们远离斯德哥尔摩,远离对恶魔的妥协。

下一条:“顶流网红”被封23万天 ,哗众取宠也应适可而止

关闭

网站管理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网站招聘

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