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效应”:我自己的,总是好的吗?
发布日期:2021-03-22   浏览:

每当逛到超市的食品冷藏区,我总会跃跃欲试,想要买点什么回家下厨。可我并不是个会做饭的人,甚至极为讨厌刷锅洗碗的过程。但是,相比于去隔壁甜品店买烤好的蛋挞,我却莫名地喜欢在超市买蛋挞皮和蛋挞液这种半成品自己烤。

事实上,甜品店买的蛋挞当然口感更棒,还提供我十分喜欢的蓝莓果酱和黄桃夹心;超市卖的半成品也并不会比成品蛋挞便宜多少,并且自烤蛋挞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可是奇怪之处在于,许多人像我一样,宁愿多余地付出自己的劳动,也愿意享受自己烤出来的、口感不那么好的蛋挞。

在行为经济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宜家效应”,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李发现自己通过组装宜家购买的储物柜能够获得更多乐趣,哪怕成品歪歪扭扭,螺丝帽根本没拧结实,相比其它家具,他依然更喜欢这个储物柜。

对自己制作和拥有的物品感到骄傲,是人类拥有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我亲手烤的蛋挞对于我来说,总是比甜品店里的价值更高,我会开心地拍照发朋友圈,甚至想要向所有人炫耀:“看!这是我烤的蛋挞,我做的!”

所以,那些被认为是自己做的东西,就会在本身的价值上产生更多的情感附加,从而表现为人们对该物品价值的高估,人们的这种“宜家效应”也被有些商家所利用。例如“贝蒂教你给家人烹调幸福”这句广告,让消费者提前看到了半成品的情感附加价值。事实上,你只是把蛋挞液倒入蛋挞皮后一起放入烤炉罢了,可这贝蒂明白地告诉你:这蛋挞是你烹饪出来的!因此,你当然会多了一份情感附加。

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要留心“宜家效应”,只有清楚认识到了自我感情的附加价值,才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有个朋友曾给我抱怨老师没有给她期末论文高分,她义愤填膺:“你敢信吗,他只给我打了不到九十分,这可是我花了一周,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我相信老师的公允,但正是因为她这一周的付出,才让她比别人更喜爱、更认可自己的论文,这和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好的是一个道理。

可是,虽然每个孩子、每篇论文都独一无二,可是与众不同、鹤立鸡群者总是极少数的存在,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像自己那样评价自己的作品和孩子。因此,在评价自己的作品、尤其是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的作品时,自动减去一部分分数,才是真正的结果。同时,学会理解他人对他们自己作品的评价,对于“不那么好的东西”也不要一味贬低,毕竟,在它的创造者那儿,它值得被认可。

下一条:莫让学历情节蒙住双眼

关闭

网站管理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网站招聘

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