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需要讲,跪拜教育不应学
发布日期:2021-03-10   浏览:

12月17日,安徽蚌埠某小学的赵老师对学生进行跪拜式孝道教育,其视频流传于网络并引起热议。收到下跪的要求,学生起初有点不乐意,赵老师就说:“你跪下,这是给你父母跪的,我跪下,是给我父母跪的。”学生们这才按照老师的授意跪拜。

毋庸置疑,“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感恩父母的初衷也无可厚非,但是 “跪拜”的方式是封建社会时尊卑观念和顺从意识的产物,与现代社会中平等、自由的思想格格不入,不属于应该被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学校是弘扬平等、科学等现代化思想的主阵地,实施跪拜教育不仅不会让学生学会真诚感念父母,而且还会损害平等、自由等思想的传播。

在当下,健康、平等的亲子关系要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而非一味顺从。换言之,对父母要求的听取,建议的采纳,是因为理解父母的用意,相信给与的方法切实可行,而非认为“父母之命大于天”;对父母的感恩与回报,应当源自对父母付出的触动,对父爱母爱的真情回馈,而非被“男儿膝下有黄金,黄金难买父母恩”所洗脑。

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感恩,什么值得感恩,一味地教他们下跪,只能让他们学会带有尊卑与等级的形式,无法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虽然如此,如今跪拜教育并不少见,沁阳一中组织2000多名学生在操场跪拜父母,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要求全体学员跪拜老师,湖南益阳某中学教师带学生集体跪拜孔子……究其原因,是学校和老师误解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经数千年积累,始终不变的,而外在的表现形式则会随着时代的演进发生变化。以孝道为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父母感恩,对长辈尊敬,在等级森严、君权至上、讲究长幼尊卑的封建社会中,表现为跪拜父母,在自由平等的今天,一句话、一个拥抱都可以是感恩的表现形式。

外在形式会改变,尤其是那些带有旧社会落后思想的形式,可是其中的精神内核未曾变过。今天,我们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传统美德,不是也不可能是把封建礼法照搬到现代社会中来,而是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创新性弘扬,融入时代特色。只有给传统文化披上现代化的外衣,才能让现代拥抱传统,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

因此,感恩父母是应当被弘扬的内核,跪拜则是需要被舍弃的形式,安徽蚌埠的赵老师只教授早已不适用的形式,忽视了精神内核的创新性传承,未免本末倒置了。

上一条:已读消息是强制性坦诚

关闭

网站管理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网站招聘

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