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象牙塔里: 正在偏航的高等教育与内卷化的上升阶梯
发布日期:2021-02-28   浏览:

在看完大连理工大学的那位研究生学长的文字后实在无法平息,因而产生了说点什么的想法,这篇文章为我们所有人而写。

这样的一个人,没有遭受导师的压榨,没有忍受情人的PUA,也没有沉重的家庭经济压力,普普通通,文字中还透露着乐观幽默的人,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留下喧闹的世界与噪杂的人们为他哀悼与痛哭。

那些本轻松诙谐的文字,看到最后眼泪却快流出来了。六年前他还天真烂漫地发问道:“冬天的雪大么?”是啊,冬天又要来了,冬天的雪大。时代的雪悄无声息,却落在每一个人的头上。

正因为他的普通,才更震撼人心。似乎谁也没有做错,可结果却像哪出错了一样。

看到微博和公众号下面,仍然有人伟光正地评论道:“说到底还是不够努力不够坚强,就是不能吃苦呗,读个研究生还读抑郁了,矫不矫情啊?”没有同理心的人,觉得所有不幸都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嘴里讲着看开想通,实际上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都要和别人拼命。对这样的言论,我不再评论,让他自己想开去吧。

有幸认识一些清北和华五的同学,每当和他们谈到美国本科的生源质量,对比其与国内名校的人均教育资源,大家无不沉默后叹息。

当这些大好青年,倾尽最美好的年华拼命读书,努力做题,终于熬出头进入大学,却发现这些理想学校根本没有能力给予他们和努力对等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这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有时候痛苦仅仅来源于落差。

他们不是不努力,反而是因为太努力、太较真。到最后,只能把考好大学、读研究生作为进入社会的敲门砖。而这敲门砖也变得愈发沉重——我们耗费越来越多的经济和青春去换取虚高的学历,最后却被录取进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很多人对象牙塔的最后幻想也被击破打碎。但最初的时候,有几人不是心怀对知识的崇敬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进大学的呢?

实际上,硕士、博士就应该是做科研的人,也应只有想做科研的人来应征。偏偏我们的社会过于抬高学历的价值,在各个关卡让学历作为敲门砖或者门槛,而并非考虑实际工作是否必需科研经历。

学历不断通货膨胀,科研质量反而在不断下降。而无数的后来者将继续在这个膨胀的体系里像熬油一般煎熬着。归根结底还是人太多,而愿意放弃竞争安于平凡的人又太少。

九十年代,硕士研究生尚十分罕见,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确是把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的道路上引,以至于现今谈及博士,都要先问问是不是清北或者海归。教育在内卷,学历在注水,资源之海在被稀释,人均资源越来越少,知识的价值浓度变得越来越低。

从中学教育开始,填鸭式教学和应试备考就摧残了人的学科兴趣,以至于一部分同学在大学根本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后劲。

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堪忧。大学里尸位素餐的人不少,有的老师上课也多半是照本宣科,念课本或ppt,可以说没有什么创见给学生分享,枯燥无味。其实也并非老师真不懂,往往是懂的,但或许是学术评价体系和升迁道路以科研和论文为导向,他不用对本科生负责,觉得没必要讲那么多,所以并不上心。考试也一样。一些考试内容贴着课本ppt,答案几乎是课本原话和往年原题,少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空间。

来到大学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少人延续了高中的学习模式,重视纸面功夫和考试功力,而外向型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的广度深度则是第二位的。大家的学习成绩都很好看,但似乎没多少人真的在意学科的意义,只是把检测考试当作一次又一次的选拔考试,以期再次入围去到更高的平台,但这只是把学习专业取得高分当作目的而不是过程。

高中时曾幻想能和三两好友哪怕幼稚地用现有的知识指点江山关心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且渴望取得发展。但现在大家其实各自行色匆匆,泛功利化,因此而失落。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中有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一旦置身于绩点的竞争,便只顾着功利地突围。

内卷迫使大家暂时放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而投身于应试的内耗,这不得不说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悲哀。

每每提到教育的问题,我们总爱拿40年走完西方几百年为借口来回避种种问题,从学生跳楼上吊到教授出走,我国的高等教育着实很神奇,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背后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我们的资源真的太少了,教育资源、社会资源都相对缺乏,大家又抱着“我不能输”的信念,即使是清北,也不可避免要争夺资源。

所以为了胜出,大家都不断加码,3000字的论文水到10000字只为多拿点分,纷纷选给分高却不感兴趣的水课混绩点,越来越累却迷茫不知有何收获。非常希望我们这代人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时候,这一切能有所改善。

这个世界一直教人们成功,特别是高材生们。成功学的书籍自批量生产之后就一直摆在城市大大小小书店的醒目位置,却没人教我们怎么平庸,尤其是如何学会接受平庸这个事实。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们的很多痛苦与无力在于,能够借助自身的努力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却无法再凭借努力这东西进一步改变自己的现状,因为有些东西远不是个人的努力就能改变。

小时候觉得,人活着要对社会有用,为国家做贡献。大一些了,有点中二地想着跟朋友做点改变世界的事情,赚更多的钱。现在依然没放弃这个想法,但是后面加上一条:以快乐为前提。如果我要去做的事情、体验的生活是令人愉悦的,我便毫不犹豫地去做,只为享受生活,多一些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就这么简单肤浅,没那么高尚。我不想陷入内卷,我想好好享受生活。

人活一世,快乐二字。

许多北漂抱怨自己现在处在一个困境:回不去的故乡和到不了的远方。一面这样说着,一面投入浪潮血拼,一定要在一线城市立稳脚跟。

但人生哪有那么多必须要做成的事,努力了,做不成,那就不做了,有什么要紧的呢。平静地享受每一个平凡的日出日落,有条件的回家多陪父母,你能说不好吗?

下一条:从“万物皆可说唱”的《说唱新世代》谈起

关闭

网站管理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网站招聘

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