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家庭,十个人的故事。导演奉俊昊用最简单的情节反映出最深刻的社会问题—贫富阶级问题。
作为无业游民的老金,同一家人住在半地下室中,日子过的和蟑螂差不多。一家四口都没有工作,靠折披萨盒子谋生,代表了下层阶级。有一个机会能让基宇去到上层阶级的朴社长家里帮他女儿补习英语。基宇因为朴太太单纯善良,而利用这个特点,先是把妹妹基婷“推荐”给富人家的小儿子做绘画老师。后来,有一次趁富人家里的司机送基婷回家,基婷放了一个内裤在车里故意让富人看见,让他们以为家里司机是个变态,辞退了司机,老金在基宇的引荐下成功“上位”。最后,得知富人家管家对桃子过敏,用桃子毛让管家咳嗽误导朴太太以为她患有肺结核,辞退管家,妈妈成功找到工作。而此刻,基泽一家就是寄生在朴社长家维持生存的寄生虫们。
通过计谋算计走别人来获得工作的事情让我觉得实在可恶,但又是必然会发生的。摆在面前的岗位只有那么多,竞争如此的激烈。老金在影片中说过,“一个警卫职缺都有500个大学生应征的时代,我们却全家都找到工作”,这就是底层阶级的现状,很多人在竞争一个岗位,所以即便金家人都有一技之长,之前却仍然待业在家,也必须先把别人弄走才能拥有工作。
在富人一家出去郊游后,忠淑看着偌大的房间说“不是有钱却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如果我有这些钱,我也会很善良”。她的儿子基宇赞同地说:“有钱人家的小孩,连衣服都没有褶皱。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有的时候即便那些富人并没有做错什么,却无端地让人讨厌,让处于底层阶级的人们对上层阶级的他们有了很大的偏见。
而导致他们没法善良的原因,是不努力吗,不是的,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他们也想要更好的生活;是不聪明吗,不是的,他们每个人本质上同富人一家没有什么差别。老金的儿子比朴家的女儿聪明,老金的女儿比朴家的儿子有艺术天赋,自己的老婆比朴太太更能干,可是他们两家人享受的生活却完全都不相同,为什么他们不能拥有这样的生活,就是因为穷,他们存在着阶级的差别,而这个阶级的壁垒,怎么努力都不会被打破。
影片中,富人前管家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下层人民的特征,得意忘形,装模作样,欺软怕硬。因富人一家出去郊游,老金一家在富人别墅中吃喝玩乐。前管家因为自己的丈夫被追债把丈夫安排到了别墅的地下室中,无人知晓。她趁富人一家出去郊游来探望自己的丈夫,她对忠淑说,都是穷人家庭,帮帮忙。此时忠淑说,我可不是穷人家庭,我和你不一样。但无意中前管家发现了他们一家人的关系,此时,基泽一家由原来的主动到变得很被动,下层阶级之间的斗争展现得淋漓尽致。穷人的生存资源少的可怜,彼此之间还要争抢。两家人为了一个富人管家的职位或者说是两家人的命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甚至同归于尽。当社会的富人不断的从穷人身上剥削和汲取资源的时候,穷人却在互相争斗,只是为了夺取富人留下的一点残渣,还把富人作为崇拜的偶像。
在进入富有的朴家生活后,他们的想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基宇甚至和富家女儿谈恋爱,幻想着自己也能跻身上层阶级。但是这层隔阂始终存在着,气味是一种外在的体现,尽管他们拥有良好的教养,可是,他们并不关心,那些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人,会拥有怎样的生活和命运。
贯穿全片的“气味”,富人三番五次的说基泽身上有一股气味,很难闻。朴家小儿子说,家里这四个人身上都有一股相同的气味,朴社长也跟妻子说,老金身上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偶尔坐地铁时会闻到的味道。老金送朴太太的时候,朴太太做了一个掩鼻的动作,被老金看到了。朴社长临死之前,也同样做了一个掩鼻的动作。这是一种无声的蔑视,深深刺痛了老金的心。总之,这种味道,应该就是地下室的味道,是底层的气味。这是上层对底层的歧视,同样的充满了偏见。这里寄生虫又变成了富人,他们依附于穷人榨取他们身上的价值来维持其生活。对于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寄生虫。
穷人和富人之间,是一种无法跨越的阶级,老金也意识到了,但是却无法改变它。纵使他们在富人家得到了短暂的“快乐”的生活,可是当富人出现的时候,他们又会像蟑螂一样四处逃窜。下雨对于富人来说,是用来欣赏的美景,雨后有清新的空气,他们甚至可以在雨中为自己的小儿子搭起一顶帐篷。而穷人们,家里被水淹没,马桶喷出异物,只能去到穷人的救济所翻找别人不要的旧衣服穿,很多穷人们睡在了体育场,与此对比的是富人家的小儿子在雨中的帐篷中熟睡的模样。
影片的结局,老金在富人儿子的生日会上杀害了朴社长。老金看到了阶级差距且意识到无法逾越,他就把刀刺向了离他最近的上层阶级的代表,渴望打破阶级壁垒。现状就是这样的,靠什么去改变?后来结尾处基宇顿悟,多赚钱,变成富人,“我要赚钱,赚很多钱。上大学、就业、结婚当然重要,但我想先赚钱。等我有钱,会买下这栋别墅,等搬进去,我和妈妈会待在庭院,因为那里的阳光真的很棒。”可是那终究只是他的理想与幻想,很难去实现。这难以逾越的阶级壁垒何时才能被打破,是不是穷人们永远只能带着“气味”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