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辩手杨阳:我眼中的辩论
发布日期:2019-12-25   浏览:

  写在前面:各个学院新生杯辩论赛相继结束,山大杯个挑赛又开始,有人说,十一月是属于辩论的。这天,我采访了文辩队队长杨阳,试图探寻在这个打了三年辩论的辩手眼中辩论的模样。
  大一阴差阳错加入新生杯,杨阳没想过生活就此转向了一个自己不曾想过的方向。到后来的山大杯个人挑战赛,他从院队又走到校队。在很多人眼里,他属于“男神”级的人物,无论是颜值还是思想。可是在他自己眼里,“说起来,我算是一个有点自卑的人。”
  刚刚进入校队,杨阳是个有点不知所措小心翼翼的辩手,虽然看上去很有主张个性,但一开口就底气不足,也经不住对手质询,辩词说得战战兢兢,前半场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能靠后面自由辩环节扳回一城。
  他很乐意称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一辩”:临场反应并不出众,但逻辑思维强,对论点的梳理能有准确的把握。他的辩论技巧也与他的个人性格相符,似乎都渗透着某种温润的东西。
  “真正参与了辩论后,才发现它的魅力。”后来,杨阳跟着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参与了“网络文明主题赛”,这是一场国家规格的大赛,参赛队伍多,战线长。为了这场比赛,他准备了足足一整个学期。长时间的准备是为了对辩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一场正式的大赛来说,也代表着一种尊重。
  相较于这类大赛,在校园辩论的层面,杨阳认为山大杯辩论赛的赛制有很多缺点,比如:赛季时间短,比赛的频度高——让选手同时准备好几场比赛是常有的事。在这样的比赛中,校园辩论很容易陷入饱受诟病的“深度不够”的怪圈中。在短频快式的比赛中,通过辩题探讨有意义的社会问题不再是主要目的,打出好场面才是。
  为了赢取最后的胜利,山大杯的辩场内外出现了很多套路性的东西。“比如怎么做大结评委会喜欢,比如怎么打质询场面会精彩。”辩手琢磨的不再仅仅只是辩题,更多的是评委的心思,“辩手们的辩论热情高但是书读得少,对辩题研究得并不透彻。这样的辩论显然是有违我们的初心的。”
  由校园辩论的层面推及辩论本身,杨阳觉得,虽然那个国辩由央视转播,全民皆辩的年代已经过去,但辩论并没有衰落。2014年,爱奇艺推出的网综《奇葩说》做了将辩论与综艺融合的首次尝试,辩题多是带有一定娱乐化性质的两性与职场话题,第一季结束时总播放量突破2.3亿次。这次尝试让这个节目获得大量的关注与热议的同时,无疑也推广了辩论。
  在杨阳眼里,国辩的消亡与奇葩说这样的辩论类节目的兴起,是时代的趋势——摘掉莫须有的光环,又借由娱乐化从小众回归大众,对于辩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在他看来,娱乐化的包装让以往被捧上神坛的国辩好手脱离了辩手应有的状态。说理本身是需要慎重的事,可是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辩手用无关痛痒的话语消费粉丝情感成了常态。
  不过他同样也相信,关注辩论的人还是会关注辩论本身。辩论会以它应该有的形式存在,就像是现在在圈内认可度很高的“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只是没有一个官方的头衔。“有一天,传统的辩论还是会回归大众视线,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下一条:一架好书

关闭

网站管理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网站招聘

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