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警钟长鸣 > 正文
中国家庭教育的跷跷板
发布日期:2017-07-14   浏览:

12月8日,广州荔湾区法院开庭审理的是一件令人痛心又无奈的案件——母亲失手捂死亲生女。这个悲剧里,摆在人们眼前的是:女儿的暴烈和索取无度超乎人们想象,母亲忍不住“教育”(也许是此生第一次)女儿却意外的酿成了惨剧。

在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下,中国的家庭关系似乎并不那么和谐。要么儿女乖张、索取无度、虐待父母,要么父母心狠手辣、摔打孩子成了习惯。人们不禁想问,中国的家庭教育怎么了?

回溯中国家庭关系的历史,孝道是尤其重要的一项,孝顺固然没错,但一味盲目地听话就让愚孝的负面作用有了发挥的余地。发展到现今,中国的国民逐渐意识到这样的家庭关系需要调整,渐渐地儿女在家里的地位高了起来,可是又有被宠坏了的儿女踩着鼻子上脸,骑在父母头上作威作福。这样的两个极端,仿佛一个跷跷板在摇摆不定,总是不能找到平衡。

细细分析,中国的家庭关系问题似乎总在调整“谁比谁当家更正确”,没有人深究到底怎样才能保持这个跷跷板的平衡。当孝顺一路滑到愚孝时,人们就人为地提高儿女的家庭地位。反之看到过分“没家教”的儿女,一些家长就又把家教变成管教,严格限制孩子、强迫孩子。中国国民调整家庭关系就像隔靴搔痒,出了事就一味地应付、批判,有谁真正深究怎样找出根源,从根上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人际教育,孩子和家长相处,也是与人相处的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对待,这些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时刻谨记的原则,在家庭教育里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在中国的家庭中,这些简单的道理却似乎成了浮云。家庭这个小圈子里,似乎没有任何普遍规则。“咱们是一家的,咱们不需要‘原则’,随便过”。在父母眼里,孩子要么等于“小屁孩”,要么等于小皇上、小公主,何时等于过一个正常、普通的人?

这样一个看似不平衡的跷跷板,其实也并不是那么难对付。只要父母把孩子看做一个常人,不溺爱也不管制,不捧在手心也不捆缚在腰间。那么跷跷板两端的灵魂就是平等的。中国人慢慢找到家庭教育的和谐点也是指日可待的。

 

上一条:妈妈,校车太挤!

下一条:贫了民办幼儿园,苦了我们的花朵

关闭

网站管理 在线投稿 联系我们 网站招聘

山东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